珠街乡依托“一果一花”产业布局,探索推行“党组织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把“土产品”做成“新商品”,促进产业发展升级,用好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点燃产业振兴“新引擎”。聚力“破题”找准“发力点”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,关键是人。珠街乡党委立足实际,在“聚”字上做文章,让产业活起

珠街乡依托“一果一花”产业布局,探索推行“党组织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把“土产品”做成“新商品”,促进产业发展升级,用好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点燃产业振兴“新引擎”。
聚力“破题”找准“发力点”
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,关键是人。珠街乡党委立足实际,在“聚”字上做文章,让产业活起来、人才聚起来、群众动起来。
拓宽产业 优势
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发展产业。目前,种植泡核桃19万亩,年产干核桃9930吨,种植滇红花7000余亩,年产红花90吨、红花籽560吨。同时,致力发挥“一果一花”产业优势,大力培育食用油加工企业,提升产品价值,增加群众收入。
集聚人才 智慧
注重实施“人才回引”“头雁培育”“人才培养”三项工程,利用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和创业优惠政策,吸引在外创业人员、大学毕业生等人才回乡创业。通过“党组织+企业+合作社+站所部门”的形式,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1个,提供农业生产及加工培训,为本土产业发展集聚人才。
激活群众 内力
加强宣传引导,推动成立珠街灼华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,构建多方利益共享机制,形成产业发展合力,帮助群众算清入社前后收入对比账,鼓励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“抱团”发展,实现优势最大化、利益最大化。目前,合作社共有社员51人,服务群众400余户。

一线“解题”突破“关键点”
在产业发展中,珠街乡坚持党建引领,调动各方积极性,做到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“双促进、双提升”。
在一线凝聚 筑堡垒
将产业链上的16名党员凝聚起来,成立昌宁黑呦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,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发展优势,为企业发展注入“红色引擎”。
在一线指导 促发展
乡党委指派党委副书记为党建指导员,指导公司党支部党建工作,一体推进思想引领和农业生产。目前,采取“内部选、组织荐、上级任”的方式,从公司、合作社管理层和技术业务骨干中选拔人才,形成党支部班子成员与管理人员“交叉任职”,进一步提升企业思想凝聚力、发展向心力。
在一线示范 显担当
将队伍建设融入公司发展,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通过组织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和惠民政策,“实用人才实训基地”集中开展产业发展管护技术培训,有效帮助培育新型农民。目前,划定产业帮带责任区5个,开展集中培训3场,培育实用人才10人。同时由党员大户带头,释放合作社资源红利,不断提升核桃、红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、标准化和效益化。

双绑“答题”站稳“落脚点”
围绕乡村产业兴旺、群众生活富裕的目标,珠街乡建立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的“双绑”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企业、合作社、农户发展共享共赢,让乡村振兴名副其实。
企业得 赢利
昌宁黑呦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优势,通过“实体展销”+“云端带货”,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步销售,在云上昌宁、县供销社云上展厅等平台均有销售;利用红花籽油和核桃油打响“阿嘟把”品牌,借助品牌效应,生产并销售彝乡特色核桃糖、红花蜜等,扩大销售收入。
产业得 发展
乡党委协同合作社持续加大食用油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力度,种植红花7000余亩,规范开展核桃“间密留稀”20000余亩。珠街灼华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,扩大产业种植规模,为昌宁黑呦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夯实原料基础。同时,该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,免费为困难农户提供红花种子、肥料及农药,聘用监测户劳动力到公司就业。
群众得 增收
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与合作社绑定,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、土地流转、就业务工等方式,让农户获得稳定的产品销售、就业务工、土地流转等收入。按照核桃大果保值、小果均价的标准,完成红花籽收购,辐射带动群众增收;带活就业群体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。

来源:中共昌宁县委组织部
编辑:杨雪
责编:王东华
审核:施应发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niuben22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nvir-info.cn/6574.html